拍攝時間:2015
拍攝地點:泰國
拍攝設(shè)備:Canon EOS-1D X
拍攝參數(shù):f/9.1 1/25 +0.33 iso400
大金背啄木鳥屬鴷形目啄木鳥科,其體長約 31-35 厘米,雄鳥頭頂及冠羽為醒目的深紅色,后頸雪白,背、肩及翅呈橄欖色(初級飛羽及外側(cè)覆羽暗褐色且有白點斑),腰部深紅,尾上覆羽和尾為黑色,有白眉紋及寬黑的眼后紋延至頸側(cè),頰、頦、喉白且具 5 道狹形黑橫斑,下體余部暗白色,各羽有黑色邊緣(胸處較寬,腹處最細) ,虹膜紅黃色,嘴石板灰色,跗跖和趾淡綠褐色。雌鳥全頭頂及羽冠黑色并綴以白點,其余特征與雄鳥相似。該鳥喜歡較開闊的林地及林緣,主要棲息于海拔 1500 米以下的低山和平原常綠闊葉林與混交林中,也見于林緣和疏林。常單獨或成對活動,頻繁在樹間穿梭覓食,邊飛邊鳴,叫聲粗厲似特大蟬鳴,主要以昆蟲、蠕蟲和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。
大金背啄木鳥分布范圍廣泛,涵蓋中國的西南地區(qū)、西藏東南部、東南沿海地區(qū)等地,以及印度、孟加拉、緬甸等眾多國家。雖然目前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》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低危等級,同時也在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(jīng)濟、科學(xué)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以及云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,但依然面臨著一定的生存壓力。
?雙角犀鳥屬于犀鳥目犀鳥科,體長 119-128 厘米,體型較大。其嘴峰 33-37.5 厘米,占身長的 1/3 到一半,上嘴和盔突頂部橙紅色,嘴側(cè)橙黃色,下嘴象牙白色;頰、頦和喉為黑色,后頭、頸部乳白色;背、肩、腰、胸和尾上覆羽黑色,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;翅膀黑色,翅尖白色且有明顯白色翅斑;尾羽白色,靠近端部有黑色帶狀斑;腿灰綠色并沾褐色,爪子近乎黑色。雙角犀鳥主要棲息于海拔 1500 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,尤其偏好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溝谷地帶。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,非繁殖期則喜歡成群活動于高大的榕樹上。主要以各種熱帶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,也吃大型昆蟲、爬行類、鼠類等動物性食物。它們分布于印度、孟加拉國、中南半島、印度尼西亞西部等地,在中國境內(nèi)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以及西藏東南部。
由于生存環(huán)境遭到破壞以及人類活動的干擾等因素,雙角犀鳥在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中也被列為易危物種 ,也被列入中國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》一級保護動物。
聯(lián)系電話:(86) 755 8311 1333
聯(lián)系郵箱:sales@stechcol.com
聯(lián)系地址:深圳市龍崗街道五聯(lián)社區(qū)愛聯(lián)工業(yè)區(qū)A區(qū)1-5棟
Copyright ? 2020 深圳市斯達高瓷藝有限公司版權(quán)所有
聯(lián)系地址:深圳市龍崗街道五聯(lián)社區(qū)愛聯(lián)工業(yè)區(qū)A區(qū)1-5棟 粵ICP備2021007936號
Copyright ? 2016-2017 深圳市斯達高瓷藝有限公司版權(quán)所有 技術(shù)支持:啟創(chuàng)網(wǎng)絡(luò)